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山注册公司 > 正文

金山区历史名人

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2013/3/13 10:39:10

袁世钊

  袁世钊,松江县枫泾镇(现属金山区)人。   

袁世钊

[2]小学教员,曾在屈家浜和枫泾镇朱家湾第三高小教书,排行第六,人称“六先生”。民国13年(1924年),由侯绍裘介绍加入国民党。后又加入共产党,被任为中共枫泾区委书记,在枫泾、新浜一带发展革命力量。民国15年秋,在枫泾镇成立农民协会,要求“二五减租”。当地大地主勾结官员,将农协封闭,遂转移至新浜等农村活动。冬,某夜,发动群众,在枫泾、新浜之间破坏铁路,欲拦劫军阀孙传芳军火列车。被巡道车发现,开枪射击。扑河,至钱家草,得雇农顾桂龙掩护脱险。后即发展顾桂龙等一批贫雇农为中共党员。   民国16年春,接受共产党组织的指示,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到嘉善成立国民党嘉善县党部,迎接北伐军。不久,发生“四一二”政变,嘉善豪绅雇流氓打手冲入县党部,将袁世钊拘捕。这事激起众怒,纷至县府请愿,当局被迫释放。   此后,一度打入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一师刘峙部下宣传队。该队不久被解散,仍回枫泾,开展地下活动,在新浜等地重组农民协会,发展党员,成立农民武装,收缴水警、自卫团等枪枝,并从上海购置武器弹药。10月间,陈云至枫泾,与袁世钊等在大方庵开会,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   民国17年1月初,陈云与袁世钊等发动青浦小蒸暴动。世钊于取得胜利后回枫泾。1月11日,又与吴志喜、陆龙飞、顾桂龙等带领农民军,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松江县第一独立支队名义,一夜之间,在新浜的钱家草、西古村、长浜及枫泾的屈家浜等地,杀死7个地主恶霸,并收缴联防队的武器弹药。13日,在新浜土地堂扣留枫泾地主粮船,将船上大米分给贫苦农民。15日,陈云到草场浜召开农协大会,会后,决定发动“枫泾暴动”,而松江、嘉兴国民党军队已大批调到枫泾。19日,农民军被围攻,吴志喜、陆龙飞等许多同志被捕,暴动失败。袁世钊脱险,隐蔽于上海。8月,与顾桂龙、张杏松等秘密返松,恢复基层组织,建立17个党支部,重建枫泾区委。9月,调任镇江县委书记。是年冬回松,负责中共松江县委工作,曾在钱家草、新中浜、界字圩、韩家坞等地重组农民协会,伏击自卫团,收缴土豪枪枝弹药;也曾多次到嘉善发展组织,进行活动。   民国19年4月间,奉党组织命到上海。由于国民党特务从另一中共党员张杏松(张是被叛徒出卖的)身上搜到了他的住址,遂遭逮捕,解至苏州高等法院第二监狱。在狱中为监狱特别支部书记,领导难友,闹监绝食,并筹划越狱。乃被解至镇江,2月13日,被杀害于镇江北门桃花坞。遗书中写道:“为革命牺牲是最光荣的,时代的车轮在前进,革命一定能成功!”   解放后,追认为烈士。遗骸迁葬于镇江烈士陵园。

丁聪

  丁聪(1916年—2009年5月26日10时54分)别名小丁。   

丁聪

[3]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至今已76年。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1980年以后,他以超常的精力工作,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作品,自1979年《读书》创刊至今,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近三十年来,他共出版了四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卷》;《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王先生语录》(与流沙河合作);《我的漫画生活》;陈文丁画系列(与陈四益合作);中外文版的《古趣集》、《今趣集》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2009年5月26日,丁聪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程十发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松江人祖居,上海金山。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   

程十发

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   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成新颖。连环画代表作品有:《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的故事》、《胆剑篇》、《画皮》、《老孙归社》、《孔乙己》等。   2007年7月17日18点58分,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高平子

  高平子(1888―1970),原名高均,字君平,别号在园,出生于江苏金山(分属上海)一个富裕的文人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是当地有名的文人。父亲高煌是清光绪甲午科的举人,一生重视教育,曾创办过实枚学堂、寅宾学堂。叔父高燮是江南著名的藏书家,早年因受革命党的影响,写过鼓吹推翻满清统治的诗文,被世人誉为“笔摇清帝鼎”。高平子生长在这样的开明世家,深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自幼就聪颖好学,喜欢读书。他6岁开始读书,就读于本村私塾,从小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基。在他的家乡,当时有一位叫顾尚之的人,精通经史典籍、先秦诸子,尤其喜欢天文历算之学。高平子经常去顾尚之家,翻阅他的藏书,逐渐对天文历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为他今后的治学方向打下了基础。   

高平子

高平子学习非常刻苦勤奋,立志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当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欺侮的时代,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纷纷出国学习,效法西方,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求一条救国的道路。而办企业、办教育就是当时最风行的救国措施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游历欧美回国,决心办新的中国大学,和欧美大学教育并驾齐驱,”,希望通过培养人才来达到挽救国家的目的,于是于1903年在上海创办震旦学院。震旦学院仿西方的教育模式,标其办学目的在修身立命以造福人群。高平子看到震旦学院的招生简章后,决心报考,于1904年通过考试而获录取。当时他只有16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但他学习成绩超群,深得马相伯先生的赏识。    1912年,高平子从震旦学院毕业,随即入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及佘山天文台学习近代天文学。徐家汇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分别于1872年和1900年创办的,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近代天文台和天文仪器。高平子跟随佘山天文台台长、法国神父蔡尚质学习。蔡尚质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并长于太阳观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高平子除研读天文书籍外,还从事太阳黑子、小行星及双星的观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收回了青岛的权益。1924年,高平子和蒋丙然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这是当时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掌握的外国人建立的天文机构。观象台设两个业务科,一个是气象地震科,由台长蒋丙然兼任科长;另一个是天文磁力科,由高平子任科长。高平子从头做起,恢复被中断的天文观测工作,成为中国的太阳黑手观测及子午测时工作的开创者。1926年,他协同宋国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取得良好结果,成为中国最早参加国际联合观测的学者。 1928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高平子被聘为研究员。在天文研究所,他做了多方面的首创性的学术工作:主持天文研究所临时所址鼓楼的经纬度及江西庐山经纬度的测定工作;曾担任代理所长,负责接收北京中央现象台(后改为中国天文研究所);主持《天文年历》的编算工作。他还协助建设中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尤其是1933年北京中央观象台的古代天文仪器浑仪和简仪迁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陈设,高平子前后奔波,做了很多工作。    高平子原名叫高均,由于他生平最佩服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张衡的学说集古天文学之大成,其制作开形器研究之正轨”,“后世中国天文之中衰,只是后起者未能继轨前贤的责任。”张衡字 平子,所以,他改名为“平子”,以立志发扬光大张衡对中国天文学 的贡献。在佘山天文台学习期间,蔡尚质曾拿《史记·天官书》感慨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他的话启发了高平子,使他认识到研究中 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意义。1934年以后,高平子更加深入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天文文献。在这期间,他写成《史日长编》作为天文研究所专刊出版,这本书是年代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极好工具书。1936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奉命测定河南登封测景台的经纬度,高平子前往完成测定工作。他还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方法―圭表侧影,写成“圭表测影论”,编入中央研究院周公测景台调查报告专刊。193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巴黎举行第五届大会,高平子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前往出席。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正式参加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天文研究所奉命内迁,先到湖南后经桂林到昆明。高平子因父亲生病未能随同内迁,他避居上海租界,闭门研究中国古代天文文献。1948年,高平子迁居台湾。1949年起在台湾气象所任技正,直到退休。高平子逝世前一直为台北“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任台湾“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他还在台湾发起创立“中国天文学会”,连任几届理事长。    1970年3月,高平子因患冠心病在台北逝世。198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命名工作组通过决议,将月面坐标为6.7s,87.8e的月面环形山命名“高平子环形山”,高平子成为在月面上留名的惟一的中国现代天文学家。    高平子是中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他早期对创建中国现代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又开创了以现代科学知识阐释中国传统天文历学的研究方向,使古籍文献的古义、古术及古术语得到现代解释,向全世界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科技文化,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高平子十分欣赏张衡的这句话:“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他也正是以这样的胸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终生献身于天文学事业,并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1970年3月23日,高平子病逝于台湾。蒋介石致赠了“绩学扬芬”的挽额。

李一谔

  李一谔(1898-1929年),乳名雪元,金卫乡长春村人。19岁考入上海文治大学,攻读文学专业。民国9年(1920年)冬,离校归乡,变卖田产,筹款办学,力图教育救国。翌年秋,接办甪里小学(原云溪小学),自任校长,学生多为贫苦农民子弟。在校内创办进步刊物《社会钟》,撰文揭露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由侯绍裘等进步人士创建的宣扬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革命团体“三五社”,在侯绍裘等人的影响和引荐下,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民国13年,任金山县党部筹备委员。8月,在张堰召开的国民党金山县党部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一谔

[4] 民国14年(1925年)5月,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他发动各界群众,在张堰召开“五卅”烈士追悼大会。夏,由侯绍裘、姜长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8月,参加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成立大会,当选为省党部候补监察委员。民国15年,金山县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浦南特支(亦称金山特支)成立,李一谔任特支书记。他深入农村,组织农民、盐民协会,宣传减租减息,开展农民运动。翌年春,北伐军将抵浙江嘉兴,李即一方面派人前去联络,提供进军金山的路线图。同时委派一名中共党员去朱泾设立接待站,突击架设掘石港(现金山大桥处)浮桥,协助北伐军渡河东进。   不久,国共两党分裂,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员来金山“清党”。他拒绝登记,被清洗出国民党,并以跨党分子罪遭到通缉。此时,中共浦南特支已与上级党组织中断联系,他带领特支的共产党员,秘密转移乡村,活跃于甪里、甸山、官桥、马棚、刘家堰一带,开展抗租斗争,宣传共产主义,并介绍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恢复农民协会。冬,浦南特支同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并于民国17年春扩建为浦南区委,李任区委书记。他率领区委同志,活动于朱行、亭林及浙江平湖县的新仓、衙前、转角湾等地,秘密发展党员,扩建党的基层组织,筹建农民武装队伍,准备秋收暴动。同年秋,浦南(金山)县委建立,他任军委书记。创建了金山县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红色暴动队,捐款千元,购买一批武器。   民国18年2月6日,他带领红色暴动队员和农会会员2百余人,发动“新街暴动”。国民党当局惊呼“浦南共祸蔓延”,立即向省府告急,请求“咨浙联合搜剿”。松江、金山、奉贤、平湖等县出动大批军警,猬集甸山“会剿”,旋又分路追捕。2月27日晨,李一谔在钱圩八字桥附近与正在搜捕的大批军警遭遇。他孤身一人,临危不惧,一边举枪还击,一边往后撤退,因手臂中弹,不幸被捕。翌日,在被押解去松江途中,行至亭林镇时,他向群众高呼团结起来,为争取光明而斗争。在法庭上,他坚贞不屈,赴刑场时依然神态自若。3月10日,英勇就义于松江西河庄刑场。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1988年,在烈士家乡金卫乡长春村筑陵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字:“李一谔烈士陵园"。现为金山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之一。

朱学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同志于1905年6月出生在枫泾,他祖上因避太平天国战乱由皖南徽州迁居于此。   朱学范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早年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书院、上海法学院并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24年进入上海邮政局。   

朱学范

朱学范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朱学范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出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邮电部长。   1996年1月7日,朱学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根据朱学范生前意愿,经中共中央同意,朱学范骨灰从北京八宝山移回家乡枫泾公墓安葬。

高锟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

2009年10月6日,现年76岁的“光纤之父”高锟获得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此时的高锟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对于自己在科技方面的建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高锟目前定居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的山景城,过着平淡和规律的生活。得奖后,美国中文电视台来到他的住所采访,但高锟却表现出一副茫然的神情。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向高锟颁授诺贝尔物理学奖。12月8日,高锟的演说《古沙递捷音》由夫人和中大4名教授按照《潮平岸阔》内容代笔,夫人代为发表。12月10日,高锟在诺贝尔典礼上获特别安排,免除走到台中领奖、鞠躬三次的礼仪,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破例走到他面前颁奖。皇家科学院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
【本文网址:http://www.cstle.com.cn/jinshanzhuce/461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推荐信息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