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浦东注册公司 > 正文

浦东发展历程

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2013/3/13 10:26:13

原川沙县时期

  川沙滨海之地,五代后为浙西的下砂、南跄盐场,先民皆聚灶煮盐,兼事农耕渔牧。明代中后期,因淡水南移,盐业衰落,灶民开始归农,先以植棉为主,近、现代才逐步以棉粮油料为主要作物。除种植外,还从事饲养、捕捞等家庭副

业。在经营农、牧、副、渔的同时,工业也逐渐萌芽,先是纺纱、织布、刺绣等家庭手工业和榨油、酿酒等农产品加工业。清末民初,在上海大城市的影响下,近代棉纺织业在川沙率先兴起。首创的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城厢经记毛巾厂,二十七年的杨思桥恒记轧花厂,民国2年(1913年)的高东楼下裕民织布厂,民国9年的杨思桥恒大纱厂等,特别是毛巾、花边业曾兴盛一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业也逐渐繁荣,明代中后期,八团镇已盐业鼎盛,市面兴旺;清浦镇也商贾云集,冠盖喧阗。至清代中叶建立抚民厅时,大小集市已发展到近40处。据民国10年的《川沙县实业视察报告》,当时登记注册的有23个行业的工商号200多家。但近百年来,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外国资本的掠夺,以致各业经济风雨飘摇,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也很低。至1949年解放时,川沙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体。195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以1980年的不变价计算(下同),仅504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546.0万元(主要是种植业,为2763.5万元),占70.22%;工业产值1503.9万元,占29.78%(主要是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商品零售额1159万元。经过土地改革以及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49.2万元,较1950年增长1.03倍。其中:农业产值5190.6万元(仍以种植业为主),占50.64%;工业产值为5058.6万元,占49.36%(主要是全民和县属集体手工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142万元。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稍有变化。1958年后,在“全民炼钢、大办工业”的口号下,人民公社办起了一些工厂,不久由于盲目“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国家经济困难,不少工厂又关、停、并、转。经过三年调整后,至第三个五年计划的196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达到17677万元,较1950年增长2.5倍。其中:农业产值11609万元(仍以种植业为主),占65.67%;工业产值6068万元(主要是县属集体手工业和全民工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137万元。经济稍有增长,但工业比重回落。此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经济受到很大困扰,前进艰难。然1970年后,社队工业逐渐兴起,得使工业比重开始回升。至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454万元,较1950年增长8.60倍,较1965年只增长1.74倍。其中农业产值24523万元,占50.61%;工业产值23931万元,占49.3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239万元。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县、乡、村、队和个体工业五个轮子一齐转动,农、副、工、商各业齐头并进,从而加快了前进步伐,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至第五个五年计划的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6706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

比重占54.72%,国民生产总值为44082.9万元。至第六个五年计划的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1586.4万元,较1950年增长36.94倍,较1978年增长2.95倍。其中:农业产值17270万元,只占总产值的9.01%;工业产值174316.4万元,上升到90.99%;社会商品零售额51994万元。国民生产总值为l116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44万元,占10.16%;第二产业为79838万元,占71.49%;第三产业20494万元,占18.35%。此后三年,全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35546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356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94547万元。全县已逐步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相适应、既依托城市、又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型经济新格局,并开始由内向型的产品经济向外向型的商品经济转变。

  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加。民国元年(1912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7.65万银元。1950年县财政总收入为273.45万元,1985年上升至33442万元,较1950年增长121.3倍,其中上交中央和市25483.8万元。1988年县财政总收入达35537.51万元,跃居市郊县第一,全国各县(市)第二。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1950年,全县9.9万整半劳动力,90%以上从事农副业生产。此后近20年,各业劳力虽有很大增长,但总体结构尚无多大变化。1979年开始,由于调整了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向其他各业转移。1985年,全县29.6万农村总劳力中,农林牧副渔业劳力9.56万(其中种植业8.15万),占总劳力的32.3%;工业劳力15.03万,占50.8%;其他各业劳力5.01万(含外出工1.97万),占16.9%。至1988年,全县28.37万总劳力中,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力降至7.74万(其中种植业劳力6.53万),只占27.3%;工业14.56万,占51.0%;其他各业劳力6.16万(含外出工3.07万),上升到21.7%。

  各业经济的增长,逐步改善了人民生活。建国前,由于封建盘剥,社会动荡,生产停滞,一般民众生活贫寒。特别是钦塘以东地区,民谣讲:“芦苇塘,牛尿汤,嫁女莫过钦公塘。”一遇灾害更是求生不得,乞讨无门。根据“土改”前的调查,12万多贫雇农,人均不足8分地,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糠菜充饥,温饱难求,一般职员和手工业者也工作难觅,收入低微。建国后,经过三年恢复时期,接着进行了“三大”改造,国家扶持农副业生产,人民生活逐渐安定。1956年,农村集体人均分配为50元,劳均136元。职工的平均年工资554.76元(月均工资46.23元)。此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左”的思想影响,造成经济上徘徊,至1976年农村集体人均分配仍只186元,劳均277元。职工的平均年工资562.4元(月均工资46.87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改善了经济环境,至1985年,农村集体人均分配增加到801元,劳均1305元,职工的平均年工资1278元(月均工资106.5元)。1988年,农村人均分配已增至1231元,劳均2069,职工年平均工资1989元(月均工资165.75元)。人民生活逐渐宽裕。现在农村已普遍造起楼房新村,人均居住面积23.77平方米。1952年货币储蓄的第一年,城乡居民储蓄额为50万元,至1985年达25349万元,人均存款418.33元,居市郊十县之首。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80年代开始,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家用电器开始进入一般家庭。1985年,全县共销售电视机14561台,洗衣机2380台,电冰箱830台。

浦东新区成立之后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强,全国第一;出口总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其中本市产品占60%,创汇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税利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缴之多,居全国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缺房户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上上下下对改造上海、振兴上海 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寻找上海新的发展方向,从80年代开始,上海从东进(浦东)、南下(以金山石化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湾、吴淞和宝山一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80年代中期,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率先提出开发浦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赞同,上海的思路开始集中到了东进上面,开发浦东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思路从最初考虑把浦东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地,转移到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来。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专题调研,并迅速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仅11天后的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即在上海大众汽车投产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随后, 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五分之一。常住人口504万,占全市人口五分之一强。经济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东开发始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显著的提升,特别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浦东还荟萃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5.28平方公里的场馆区有3/4位于浦东,浦东作为其主场馆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网址:http://www.cstle.com.cn/pudongzhuce/45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上一篇:浦东历史沿革
下一篇:浦东经济实力
推荐信息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