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招商 > 正文

借力虹桥商务区建设徐泾镇万里国道第一镇站上新起点

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2013/1/18 16:00:57

  因为是青浦最靠近中心城区的一个镇,也因为就坐落在318国道首端,徐泾镇在许多年前就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万里国道第一镇”,并充分发挥了与此相关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在地方经济发展上不断攀升,进而坐稳了“青浦各街镇中第一”的宝座。

  虽然往日的成绩值得骄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安逸。虹桥商务区建设的启动,不仅把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到了徐泾镇的面前,也将其“卷”离了原来的自我发展轨道,快速纳入全上海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变革中。可以说,整个“十一五”期间,徐泾镇已在“大虹桥”的强力牵引下开始了全方位的发展“调整”。

  我们发现,今后徐泾镇的发展,都将要从虹桥商务区功能辐射区和青浦“一城两翼”战略的视野去审视。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否符合整个区域的战略需要,将决定着徐泾镇未来发展的地位和高度。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不管机遇有多重大,不管转型期矛盾有多复杂,一个地方要培育出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还必须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转型”。昔日的“万里国道第一镇”,而今又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大虹桥机遇,已经牵动全面调整

  在青浦区的所有乡镇中,徐泾镇较早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在1993年,这里就成立了全区的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西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在招商引资中突飞猛进,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化工等众多产业。到“十一五”末,该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区第一,在整个市郊乡镇中则排在第八位。

  这里的人口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较早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目前,这里的商品房楼盘已达70个,其中70%—80%为别墅区,由此导入了大量的中高端人群。也因此,徐泾镇全镇16万人口,呈现“1、2、3+10”的人口结构,在市郊十分少见:1万境外人士,包括港澳台同胞等;2万“人户分离人员”,这些人虽然居住在徐泾镇,但户口在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3万本地人口,这是徐泾镇原来的人口基础;10万外来人口,以务工者为主。在“十一五”期间,徐泾镇人口几乎翻了一番。

  但虹桥商务区建设启动后,徐泾镇结合自身实际,在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对接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徐泾镇副镇长李雪峰表示,到目前为止,徐泾镇围绕“大虹桥”战略和青浦“一城两翼”发展战略,至少已在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全镇的区域规划“大不一样”了。以前,该镇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被G15高速公路自然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为16平方公里,西面为22平方公里。但现在,G15高速以东的16平方公里全部被划入了虹桥商务区范畴,区内所有的新建工业项目都停批;G15高速以西的土地,也与“大虹桥”不无关系,如镇里的陆家角村就由原来的一个农业村,被整体调整为经适房基地。

  其次,全镇的产业布局,也被全部重新定位。以前,徐泾镇主要有三个板块,318国道以南是房产板块,G15高速以东为工业板块,G15高速以西为集镇区。现在,全镇则主要围绕两个方向发展产业:G15高速以东的虹桥商务区将兴起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徐泾镇将依托这些大项目发展相关的会展服务业,青浦区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西虹桥商务区”,牵头引导该区域的产业发展,今后将逐步发展起贸易、物流、仓储、总部、咨询、电子商务、创意文化等“大会展经济”;与此同时,未来徐泾镇还将成为大型居住社区,围绕多元化的人口结构,该镇将大力发展多层次的生活性服务业,目前家乐福、百安居、万得城、迪卡侬等一批中高档商业场所已经在当地建成并营业。

  第三,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不管经济实力有多雄厚,徐泾镇原来都是一个市郊小镇的概念,但现在,不仅这里的农民变成了市民,在较短时间内兴起了18个农民新区,而且外界和本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认为徐泾镇在对接大虹桥的过程中已完全与市中心接轨,由“城镇化”真正迈向了“城市化”。

  转型期压力,需清醒认识和应对

  当前和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徐泾镇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大虹桥”和青浦“一城两翼”建设带来的机遇,而后者其实也与“大虹桥”有关,那就是徐泾镇将成为青浦“东翼”地区的重头戏,主要目标就是依托“大虹桥”发展商务区。

  “大虹桥”机遇到底会给徐泾镇带来哪些变化?在李雪峰看来,首先就是全镇基础设施的提升,当前和今后,徐泾镇将在道路、绿化、公交布局、煤气管网、信息基础网络、公共停车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新规划建设,力争在几年后实现城镇面貌大变样。其次,随着商务区和大型居住社区的兴起,徐泾镇的人口还将再增1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将在徐泾镇齐头并进。可以说,不久的将来,徐泾镇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大大增加,每一支流都意味着极大的发展机遇。

  但还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的转型期,徐泾镇还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几重压力。

  虹桥商务区规划控制、市政重大项目动迁等因素,首先限制了徐泾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二产增长放缓,经济数据必然下来,就会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压力。同时,企业外迁后的人员安置和厂房动迁也都成为难题。“十一五”期间,徐泾镇几乎每年都要淘汰超过10家5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淘汰小企业的数量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工作今后还将继续。在调整劣势产业的过程中,“动迁难”、“企业清算难”、“人员分流难”等都是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昔日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土地等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当前,上海郊区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发达,许多偏僻乡镇的交通劣势也得以扭转,徐泾镇的交通优势就不再是“独一无二”,要想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集聚,就必须在其他方面培育新的竞争力。而在土地资源上,徐泾镇更是“捉襟见肘”。现在,全镇6.3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经全部开发完毕,即使要“腾”出10亩土地也成为了不小的难题。吸引新的优质项目进入,空间到底在哪里?为此,该镇正在加大“腾笼换鸟”和“二次招商”力度。

  此外,除了产业规划限制,该镇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不少政策限制。比如,当前该镇正在大力引进2.5产业和第三产业项目,但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这类项目并不能注册到原来的工业厂房里。有关人士因此建议,在一些重要的产业转型区域,应该允许在某些政策层面有所突破,进行先行先试,才可能获得较快的转型发展。

  而人才缺乏的压力,也越来越显著地成为摆在徐泾镇面前的重要问题。围绕虹桥商务区建设和“大会展经济”发展,徐泾镇在经济、社会、产业领域都将越来越需要新型专业人才,包括招商人才、管理人才、商务人才等。因此,目前青浦区和徐泾镇都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今后将想方设法打造“人才高地”。

  不管眼前的困难如何,在徐泾镇领导的头脑里,已描绘出了一幅“5年后的美好蓝图”:到“十二五”期末,徐泾镇将成为国际化、多元化的生态商务社区,“交通便捷、商务发达、生活舒适、人口多元、文化繁荣”等将是这里的关键词。

  全新竞争力,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虽然正在经历转型期的阵痛,但徐泾镇也在积极探索“主动转型”路径,正如该镇有关领导所说,“借力虹桥商务区建设,依托国家会展中心的落地效应,徐泾镇已经站到了转型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去年,徐泾镇新引入一家从事稀土贸易的企业,起初属于注册贸易型企业,缴税不多。但后来,企业提出要在徐泾镇建立展示、销售、结算总部,需要建设用地。综合权衡企业的发展质量和产业前景,徐泾镇千方百计为该项目“腾”出了10亩土地,企业当年度纳税就达4000万元,今后几年该企业将至少为徐泾镇带来每年1亿元的税收。

  这正是徐泾镇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目前,该镇正在实践“转变招商引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企业方式”这三个转变:在招商引资上,全面转向招商选资,并充分发挥当地中高档居住区、国际学校汇聚的优势,探索“招商进社区”、“招商进学校”的招商引资模式;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加快现有工业企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同时通过发展楼宇经济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积极搭建文化产业研发总部平台,推进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在服务企业上,则将搭建“镇领导结对服务重点企业”、“徐泾镇企业商务沙龙活动”等多个平台,进行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

  刚过去的一年,徐泾招商出现一个喜人趋势:新注册企业,100%是第三产业企业。而此前,自虹桥商务区的规划落地拉响了大开发的前奏曲“大动迁”后,不少实业型企业远走他乡,该镇生产实业型企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但从去年年初起,徐泾镇便着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力争使商贸服务业的第三产业成为税收增长主力,上海家化、慧桥电气、德邦物流等企业的税收额都登上了新的制高点。据统计,仅徐泾镇五大招商公司之一的上海西郊徐泾经济城,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服务业企业税收增幅同比达28%。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从去年初开始,徐泾镇就把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从大虹桥商务区的规划落地、国际会展中心的项目启动、轨交二号线向西延伸的规划等利好信息中捕捉徐泾发展的机遇。4月份,镇里出台了发展楼宇经济的相关政策,以拥有8万多平方米楼宇面积的上海西岸置业公司为试点,打响了发展徐泾楼宇经济的第一炮。现在,40多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的楼宇建筑面积,市区和徐泾的租金级差现状,也更坚定了推进二产向三产转型的信心。目前,徐泾已与五天实业、竞衡集团、飞骏实业、西岸置业、灿辉投资、凯普狄诺公司等楼宇业主达成了意向,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列入徐泾经济的工作重点。

  去年,该镇还新引进了几家大的实地型企业,如湖北周黑鸭集团公司、杭州千雅公司、圆通电子商务公司等。到目前为止,徐泾镇已打破原来依靠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五天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顺丰、德邦、圆通、佳急快运为代表的物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新兴服务业,还将在徐泾镇逐步“浮出水面”。

  从数据来看,徐泾镇的转型发展已初显成效。去年全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5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同比增长6.11%;全口径财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13.8%;结算财力6.04亿元,同比增长15.4%。全镇经济总量继续居青浦区各街镇首位。同时,该镇的产业结构实现了进一步优化,截至2011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末的0.6:71.1:28.3转变为0.1:48.6:51.3,第三产业已超过“半壁江山”。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徐泾镇第三产业的占比有望超过60%。

【本文网址:http://www.cstle.com.cn/touzizhaoshang/199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推荐信息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