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奉贤注册公司 > 正文

奉贤区历史名人

崇明注册公司 日期:2013/3/13 10:24:02
卫泾,字清叔,原籍萧塘,后迁江苏昆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状元,历任镇东军佥判、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曾奏请诛奸臣韩胄,罢右丞相陈自强。后任潭州知州时与朱熹交好。韩 胄死后,卫奏请召还朱熹,但朱已死,又移檄刊刻朱熹诸经及四书注。卫著有《后乐集》50卷。清代学者沈德潜称誉“其人之挺然独立,百折不回,泾有如金石之坚贞者,而《宋史》不为立传,可怪也。”   李主一,原名李宪章,曾用名李羔,奉城洪庙老李家埭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幼时在家乡读完私塾和小学,继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附属中学(一说南洋公学)。毕业后回家乡办学,曾任竟成小学(今集成小学)校长。辛亥革命后,李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写诗抨击军阀混战。曾经去苏北从事垦荒。民国14年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在校期间,经林钧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5年七八月间,李离校回到奉城,筹组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届县党部,并任执行委员。此时,他常不顾个人安危,秘密往来于上海与奉贤之间,从事革命活动,在奉贤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盐民与渔民,积极开展各种斗争。   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改组本县县党部,李主一被解职。7月,李受中共党组织指示,邀集刘晓等地下党员来奉,先在南桥举办暑期教师训练班,旋于奉城潘公祠内,指资创办私立曙光初级中学。李自任校董。并先后任中共曙光中学支部组织委员、中共县委组织部长等职,常带领师生深入到农民、盐民中,开展反封建斗争。在校内,李等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唱《国际歌》。   民国17年3月,曙光中学被封之前,李主一在上海某地下联络站送信时,因该站已被敌人破坏而不幸被捕,先后羁押于榆林路巡捕房、戈登路巡捕房和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敌人使用老虎凳、棍棒、电烙等毒刑,李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保护上海总工会沪西特派员董锄平等安全脱险。李被捕后,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终因县政当局及土豪劣绅的百般阻挠而未果。   在龙华狱中,其妻前往探监时,李嘱咐她“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要抚养好孩子,并替我在曙光中学操场后面买两亩田,就把我葬在那里,墓旁立块石碑,碑上题‘死得其所’四个字,这样我虽死犹生”。民国17年6月21日黄昏,李被敌人判为死刑。临刑前,李写信给战友,勉励其不要离开组织,要为党好好工作;并将所剩衣物一一赠给李逸民等同监难友。20分钟后,李主一被枪杀于龙华狱中。   朱炳良,齐贤乡龙潭村人。出生于贫寒之家,祖父朱关、父亲朱生都是乡村裁缝。他12岁起先后给4户财主当过小长工,放牛割草,种田打杂,短则数月,长则满年.或因手指切断被辞退,或不堪超量劳作而中辍。14岁始从兄学裁缝,16岁满师。自此,除租种3亩土地外,靠外出裁衣帮工为生,直至解放。一生末进过私塾、学堂之门,成名后自戏为“叫化状元”。   朱自小见长工在劳动时你唱我和对山歌,耳濡目染,10岁即能跟着哼哼,12岁便会编唱小山歌。做小长工时,见财主家孩子背着书包嘻嘻哈哈上学堂,随口编出“天上乌云薄绡绡,穷人小囡最苦恼”的山歌,满田长工个个称赞。15岁那年,母亲便让他拜江海乡张翁庙村“山歌大王”唐银山为师。《白杨村山歌》、《严家私情》和《林氏女望郎》是本县三首最长的叙事山歌,歌词共达6000多行,一般歌手视为畏途,他却全部学会,且唱得情真意切。   靠勤奋的学习、惊人的记忆和天赋的宏亮嗓子,朱在本县歌坛声名大振。长工、短工爱听他的歌,用以消除农作的疲劳;财主们常请他去唱,用以提高雇工工效。地主李炎生平日为人刁钻,短工们不肯给他干活,李专门去请朱炳良唱歌,以招徕佣工。他探知底细不肯俯就,急得地主象热锅蚂蚁。还有一次,日落西山,已到收工时间,财主帐房递烟给他,叫再唱一曲,想增加劳动时间,朱执意不肯,终使长工们按时收工。每当乡邻夫妇吵架,他主动去唱引人发笑的山歌,使反目夫妇和好如初。   解放后,曾参加松江地区民歌会演和上海郊区群众文艺会演,到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作过示范表演,成为上海地区闻名的“山歌大王”。为了保存资料,他请人记下密密麻麻几大本歌词,足有10万多字。“文化大革命”中,他珍藏于箱底的民间文学瑰宝,被几个抄家者焚为灰烬。但他相信还会有放歌之时,每晚卧床温习,一练便三四个小时,10多年不间断,毁去的歌本牢牢刻印于脑海之中。   1982年,年已古稀的朱炳良和本县另两名歌手王炳桃、方梅春一起,应邀参加上海民间文学艺术讨论第二届年会。会上,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林氏女望郎》等选段,特别是一口气演唱的100多字的急口功,博得满堂掌声。土耳其全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听完演唱,手拉着手与他合影留念。不久,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严家私情》、《林氏女望郎》等叙事山歌相继在《民间文艺集刊》上发表。上海电视台专门为朱拍摄了电视新闻。1984年4月,《解放日报》市郊版以《春催老柳发新枝》为题刊登了长篇访问记。   1980年,他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1984年2月,又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   朱平日身体尚健,惟患哮喘。1986年6月11日,旧病突发,竟成千古。
【本文网址:http://www.cstle.com.cn/fengxianzhuce/45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推荐信息
没有资料